在思想解放中树立文化理论自信
龙虎网讯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集成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而且以“第二个结合”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奠定了文化理论自信根基,构建了中国文化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促进文化主体在思想解放中树立文化理论自信,在强国建设中自觉创新实践。
“第二个结合”奠定文化理论自信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把握世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两个结合”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坚持“第一个结合”,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好中国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中国现代化实践;坚持“第二个结合”,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文化,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因子并赋予其时代内涵,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时代活力。“第二个结合”将先进思想与优秀文化融会贯通,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奠定了文化理论自信的坚实根基。
文化理论自信是文化主体自信的理性力量,作用于人们更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其内在理性逻辑成为人们传承文化传统、吸收先进思想、坚定文化信念和强化价值认同的强有力精神支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上相互契合、在功能上互为补益、在实践中相互成就,将马克思主义活的思想灵魂与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绵绵根脉共同注入到文化主体的精神世界,赋予文化主体以新的生命创造力,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力量之源。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建设规律,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传承民族文化智慧与吸收外来先进思想上的内在统一性、理论建构性和主体培育性上的理性逻辑,开启了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现代文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理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对于进一步夯实主体文化自信,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文化自觉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文化理论自主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主体文化精神建设的实践维度,充分把握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将民族文化智慧传承与先进思想汲取融会、主体实践时代创造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构建起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自主知识体系,对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了理论回答。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主体精神的培育,培育具有什么样精神品质的文化主体、怎样培育文化主体精神、如何建立主体精神的内在支撑和外部条件、如何实现中华文明的持续创造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对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具有原创性的精辟回答。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科学指导意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人是文化的生命体,是人对自身和民族生存意义的诠释和把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成为一个民族的血脉,构建起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文化自信作为文化主体培育的根本目标,赋予文化自信更高的意义,是理论原创性的重要体现。对于怎样培育文化主体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了三个基本原则,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包容开放、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系统性的方法论体系。在如何建立主体精神的内在支撑和外部条件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为统领,通过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主体精神的内在支撑;通过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文化主体精神培育形成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如何实现中华文明的持续创造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实现路径,即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体用贯通方法论创新文化理论自觉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理论源于实践、总结上升经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创新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成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形成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的统一,必须在深刻把握其精髓要义上下功夫,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思想体系的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导性,在认识深化、思想内化和实践转化上形成主体的意志自觉和行为自觉。要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凝聚到增强主体的文化自信上来,以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和开创性价值,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筑牢中华文化根基,进一步坚定文化历史自信、文化理论自信、文化实践自信和文化发展自信。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创新文化理论的自觉实践,关键是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力量自觉转化为中华大地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以不断增强的文化主体力量,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力量和实践动能。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自觉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创造,是我们把握历史主动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作为这一思想的自觉实践者,我们要善于在具体文化实践中把握根本方向、坚持基本原则,发现新问题、形成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创造新经验,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不断夯实理论的实践根基。文化自信是历史自信的依据,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中国长期以来具有高度的社会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所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作者:曹劲松,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南京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