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NEWS.LONGHOO.NET/LILUN

您的位置:龙虎网 >理论频道 > 钟山论理·新思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023-09-13 15:17

龙虎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其中,“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和必然选择。

溯根源 坚守马克思主义斗争本色

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斗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中。唯物辩证法打破了唯心主义外壳对辩证法的束缚,实现了对历史的重构,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主义提出剩余价值学说,充分体现了斗争精神;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为无产阶级开展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共产党宣言》强调,“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凭借其顽强生命和坚强意志阐释了“斗争即是他们生命的要素”,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列宁在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并将革命理论变为现实,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提供了鲜活范本。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实践中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斗争思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将马克思主义革命斗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炼总结出伟大建党精神,把“斗争的烙印”深深刻在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开展伟大斗争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滋养。

知来路 弘扬百年大党斗争精神

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应运而生,一经诞生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自己的使命。百年来,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中国共产党总是团结带领人民在斗争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斗争中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斗争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斗争中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斗争中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昂扬的斗争精神和娴熟的斗争艺术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的强大精神力量。

明去路 应对前进道路风险挑战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关重嶂叠。当前,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坚持有方向的斗争,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斗争任务,底气要足、腰杆要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确保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坚持有立场的斗争,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善于战风斗雨、闯关夺隘,凝聚力量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坚持有原则的斗争,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始终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提升见微知著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和对潜在风险的科学预判能力,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张亚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