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龙虎网讯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探索性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也离不开全体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和主动作用的发挥。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那里获得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智慧和力量,让亿万人民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生力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领导下,围绕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按照制定的战略谋划,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陆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能够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始终能够凝聚民心、汇聚民智的重要传家宝,也是汇聚持续建设现代化磅礴力量的关键所在。
追溯理论根源,群众路线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转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路线,有效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回顾历史进程,正确地实行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能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同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能汇聚起携手同心、团结奋斗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实行群众路线,说到底就是要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落到实处。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得到贯彻落实的前提,就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使人民群众从中看到自己能够得到的利益,看到光明的未来和幸福的生活前景。观照客观实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凝聚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愿望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取得的辉煌业绩和历史成就鲜明地印证一个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回望创设实现现代化条件、着力现代化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进程也能发现,只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才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才能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原则,贯彻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倾听人民呼声,尊重人民意愿,反映人民意见,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张和决策顺民意、得人心,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是要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统筹协调、相得益彰。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始终牢记发展依靠人民的道理。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指向。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使全体人民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地投身于现代化建设。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推进者,同样应当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改革创新的重要方法。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创历史伟业。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注重发挥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潜力、创新智慧,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不断实现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而团结奋斗,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首创精神不仅仅是指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过程中展现的创造智慧、创新活力,更是指我们党和人民面对日趋复杂的环境、风高浪急的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担当意识和敢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向,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在总结群众经验、汇聚群众智慧中获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推动新发展。
(作者:罗红杰,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