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大美六合胜景,看龙袍新城蝶变 龙袍蟹黄汤包登上全国“四季村晚”
龙虎网讯(通讯员 姜菲菲)吃着龙袍蟹黄汤包赏江畔明月,听着江苏民歌《茉莉花》畅游 “大美六合”。9月28日,全国“四季村晚”秋季龙袍示范展示活动、2023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游节、第23届中国·南京六合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旅游节同时开幕,一年一度的乡土美食大集、文化旅游盛宴再次开启。
作为南京江北门户、国家级江北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六合区近年来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叠加机遇,工业崛起带动产业快进,创新引领跨越赶超,城乡发展及民生改善迈上“快车道”,“都市北田园”不断展现新面貌。
舞蹈《鼓乐六合》
“龙袍汤包”登上全国“四季村晚”
天和地和人和,山合水合六合。28日晚,长江北畔的龙袍街道,开幕式活动在激昂的鼓乐声中开始。开幕式围绕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结合六合“四乡名片”,龙袍群众文艺,用故事性与艺术性,非遗+民俗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晚会分为笑迎宾客聚龙袍、同心协力筑新城、未来可期展宏图等三个篇章,用舞蹈、情景剧、扬剧、相声、摇滚、情景朗诵、大型合唱、无人机灯光表演秀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推广六合,将生态龙袍、文化龙袍、创新龙袍、智慧龙袍的故事娓娓道来。
无人机灯光表演秀
这场家门口的“村晚”,不仅融合了丰收、非遗元素,还有龙袍秧歌、连厢舞、红鼓、舞龙等民风民俗,而且很多节目由龙袍本地人参演,群众广泛参与。
六合区委书记周勇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今年的龙袍蟹黄汤包节与往年有所不同,不仅是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活动,也是“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不断变化的是精彩纷呈,永恒不变的是大江潮涌、生生不息。淳朴的六合人民,愿意把自己最珍贵的家藏、最可口的菜肴、最美丽的风景奉献给各方朋友,用心用情,努力让每一名来客都能感受到最美的六合、最好的风景。
龙袍蟹黄汤包亮相“村晚”
两“节”同办,传播六合好声音
南京六合是国家级生态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中国民歌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美食文化之乡”四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全区现有18个省市级非遗项目、11个省市级地标菜。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旅游节是当地久负盛名的节庆活动,此前已经持续举办22载。每年来龙袍品尝美食、观光旅游的游客有20多万人,整个汤包产业链产生的旅游年收入约2亿元。
作为今年南京市唯一一个“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六合区借助全国“四季村晚”的大舞台,六合茉莉花文化旅游节、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旅游节两“节”同办,首次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讲述新时代“龙袍故事”,展示茉莉画乡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文旅融合,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现场美食市集吸引众多群众品尝
蓝图变实景,龙袍崛新城
举办“四季村晚”,对六合龙袍来说,既是一场百姓的文化盛宴,更是一场新城的推介会。作为南京九大新城之一、国家级江北新区的两个新城之一,龙袍新城锚定“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初具规模、五年相对成熟”的总体目标,三年多来,累计开展109项专项规划及工程设计,31个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正陆续导入国轩全球供应链配套总部基地项目、新华教育集团江苏职业教育产业园、南工职大产教融合园以及矿大校友产业园等产业及科创项目。
放眼更大范围看,这座江畔新城正面临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机遇。龙袍新城地处黄金岸线、衔接长江两岸,是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向东向北辐射的连接点、传导区。与此同时,跨江大桥北岸,六合区重点打造的501省道科创产业带已初见雏形。随着南京拥江发展步伐加快,这种产业空间大联动将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在此交汇融合,塑造产城融合新生态。
大江为幕,古老的长江小渔村正变成发展热土;抢抓机遇,一座生态智城正快速拔节生长。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