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网购莫被“最低价”冲昏了头脑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已经开始,早在今年“双十一”系列活动开启前,“最低价”问题就一直争议不休。付款刚开始,“退款”就冲上热搜,引发舆论热议。为此,江苏省消保委近日发布消费提醒消费者,遇到所谓“全网最低价”切勿盲目冲动,应先确认自己是否有需求,避免低价刺激造成冲动消费。
这些年,其实每逢“双十一”大促,各大电商平台都会以五花八门的“花式促销”,宣传或变相宣传所谓的“最低价”,以足够令人心动的优惠来吸引消费者。遗憾的是,以往的“双十一”,正因为有些商家缺乏诚信经营理念,加之有些消费者跟风抢“最低价”,出现了一些买卖双方均不愉快的尴尬现象。买到既便宜又实用的物品,这是广大消费者存在的普遍心理,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些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有些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故意在“最低价”上做文章,变着花样给消费者“挖坑”,最终坑的就是广大消费者。
一年中难得的大促销时机,在这个各路电商翘首以盼的日子,商家都想赚个盆满钵满,他们之所以采取各种“最低价”销售方式,无非是一种变相的营销策略而已,有的商家的最低价对比只是针对其他商家同类产品的售价,有的商家宣称的最低价是算上赠品价格,有的是通过消费券、满减、直降等各种方式叠加,还有的商家宣称的最低价需要充值购物金、购买优惠券等等,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刺激顾客入场消费。所以,面对铺天盖地的“最低价”,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慎之又慎,在选择正规商家购物的基础上,还应认真阅读售后规则谨防低价陷阱,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和合法权益。
“双十一”促销大战已悄然打响,此时很多人已蠢蠢欲动准备买买买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科学理智地进行消费呢?答案因人而异,但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什么样的消费群体,面对“双十一”网购都应保持必要的清醒,在火热的购物氛围前,“秒杀”“最低价”等诱惑越多,越要做好功课,关注最低价信息,切实做到理性选择、科学消费、防范套路,避免信息错漏,导致价格高于预期。
理性消费,才能享有“双十一”带来的消费体验感,为了守住百姓的“钱袋子”,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各级网络平台经销商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诚信经营,而广大消费者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切勿被诱人的“最低价”迷住了眼睛,到头来花了冤枉钱不说,还可能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让购物“狂欢节”变成了购物“堵心时”,那样就未免得不偿失。(江辉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