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开学第一课” 让理想之光照亮青春奋斗路
一枚枚崭新的校徽别于胸前,一句句新生誓言响彻全场。连日来,在江苏各大高校的开学典礼上,书记校长们通过“开学第一课”向大一新生们亲切寄语,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不同于小学、中学的“开学第一课”,大学版的“开学第一课”少了几分对学习、生活的约束,多了几分对人生的思考,对未来的规划和对理想的追求。“身处这样一个建功立业、成就梦想的好时代,置身这样一所百廿名校,同学们应以怎样的姿态去拥抱未来4年的大学生活呢?”9月10日,南大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在南京大学“开学第一课”上向莘莘学子抛出问题。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绝大部分学子过去十数年学习、生活的写照,步入大学,人生的道路一下子变得宽广,对人的评判标准也变得多样。有的同学选择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在基层点亮青春;有的同学一心扑在学业、科研上,定要在自己的专业里闯出一番天地;有的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投身创新创业的潮流……无论对错,更不分高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青春没有白吃的苦,只要是脚踏实地,便都能骄傲地说:“我的青春没有虚度!”
“如何不负青春韶华,砺志笃行?如何锤炼强大本领,叩问未来?”9月15日,在东南大学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如以一连串“求学之问”开场,并勉励同学们心想“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保持追求真理的热情、探求新知与未知的好奇心,打好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创新本领,努力成为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故事难能可贵,其中故事的开端大多都发轫于大学时代。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一辈子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近60年;“糖丸之父” 顾方舟,大学时攻读医学专业,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可怕的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护佑无数孩童健康。新时代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广阔的人生舞台和事业平台,愿每一位青年都能立鸿鹄志,涵养“报国为民”的大胸襟,当逐梦人,练就“破茧成蝶”的硬翅膀,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以青春之名,为梦想前行。网络上,网友们常常调侃大学生的目光“清澈且愚蠢”,是调侃,却又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赞美呢?大学生满怀理想主义,对公平、正义有着天然的追求,逐梦路上的执拗,有时甚至会显得有些“蠢”,但这样的赤子之心,放在社会中不更加难能可贵吗?青年人有理想,社会便有理想,青年人有活力,社会便有活力。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始终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守住理想,守住那一分纯真,用青春的力量,用不懈的努力,去迎接圆梦的明天。(刘承鸿 淳平)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