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NEWS.LONGHOO.NET/LHWP

您的位置:龙虎网 >龙虎网评 > 原创评论

文物“思乡” 让活起来的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2023-09-16 10:48

“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一句自媒体人发布的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的台词,让更多人关注中国流落在海外的文物。这是海外文物的“思乡”,也是中国故事再一次以新的形式唤醒每个人心中的爱国之魂。

让流失文物“回家”,“流量之花”开在价值深处。9月5日,《逃出大英博物馆》播出了大结局。这部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自编自导的短剧以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开篇,为众文物带家书回国后又回到博物馆,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堂堂正正回家结尾。近期大英博物馆爆出深陷文物失窃丑闻,多国要求归还本国文物。随着《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的发声和网络平台的传播,寻回流失文物成为当下热点词汇。“长枪短炮”、手握一支代表国家利益的话筒,他们不为追逐流量,而是将流量用于文化传播的有益之处,赋予了流量新的文化生命。

让流失文物“回家”,青年人为传统文化开疆破土。短片中的主角“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苏州玉雕传承人俞挺在2011年创作的,送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一代青年,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传承者,更是文化自信的践行者。非遗传承人将缠花做成胸针,与日常结合起来;各大博物馆推出文物周边,让文物鲜活起来;汉服爱好者将马面裙穿出国门,让文化传播开来。虽然被掠夺和掠夺已成历史,但不可忘吾辈当自强,新一代青年正肩负起民族担当和时代担当,让传统文化枝繁叶茂。

让流失文物“回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文物“回家”的路是一章新的中国故事。皿方罍身盖分离长达84年,器身辗转海外多国,最终靠全球华人藏界和衷共济,各方代表艰苦谈判才得以洽购回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立法,国际社会共同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和追索流失文物。让文物回归原籍国是文化的追回,更是文化的融入,社会各界合作,国际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说“守”的是记忆,是历史的痕迹,那么“望”的就是未来,是众生的期待。一守一望间,时间在流转,初心却不会变。在守望我国文化的路上,已有千万人走过,而千万人走过了的,还会有千万人走。让“活起来”的文物讲好中国故事,才能让中国文物走“回家”,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成嘉蕊)

来源:龙虎网  编辑:饶雨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