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NEWS.LONGHOO.NET/LHWP

您的位置:龙虎网 >龙虎网评 > 原创评论

文明“有变乃恒”,世界“美美与共”

2023-07-05 10:53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主题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的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于7月3日在北京开幕。会议邀请约400位世界各国政要、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专家学者、文化界名人参加。其中包括来自70多国汉学家代表齐聚,共同探讨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其思想与文化,各自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中国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虽然历经劫难,但其文化传统数千年来绵延不断,并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风貌,可以说是文明的一大奇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更是源远流长,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中国原有文化发生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并大部分融入中国原有文化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如果从13世纪末的《马可.波罗游记》算起,华夏文明已经在域外起承转合、沧桑流变了数个世纪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大庭脩先生在其《江户时代中国船舶来书籍之研究》中所说“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毫不夸张地说,华夏文明遗产不仅是中华文明自身发展的生动见证,更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文明进程中的璀璨明珠。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文明,了解中华文明对全球文明发展的意义,加强交流互鉴,必将为更好融通中外文明、增进理解和友谊合作指明方向。

早期汉学是一门植根在中国、但发源和发展在海外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是从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等诸多方面系统地研究中国的学问,其中包含了中外汉学家对古老中华文明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认同。汉学研究承载了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愿景。正如,素来被称为“中国士文化遗存海外的一株梅花”的张充和及其爱人傅汉斯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一样,一代代汉学家作为中外文化的摆渡者,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中外汉学家用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优秀文化的热爱,用他们的声音让世界在更多地了解着真实而美好的中国。

当前世界正面临多重危机,全人类休戚与共,必须达成共识确保文明的和谐相融。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光辉,都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尊重不同文明,大家和谐共荣,才能够建设多姿多彩、幸福安康的人类文明。“以天下观天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鲜活的多样性催生了独特的具有现实性与包容性的中国文化体系,中华文化的内涵具有让世界团结一心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今天,中华文明正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是中华文明为世界作出的新贡献。 爱其所同,近其所异,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对话,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建立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文化影响力。

文明“有变乃恒”,世界“美美与共”,只有加强彼此交流互鉴,才可以在变化中恒久发展,只有增强命运与共的意识,才能避免文明冲突,推动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马瑞秀)

来源:龙虎网  编辑:饶雨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