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传国韵 文化润万家
新春诗意浓。近日,《2023中国诗词大会》圆满收官,这是一场热烈的才艺盛宴,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滋养。
台上的诗词考题竞争者,均是自幼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他们饱读诗词礼仪,将腹有诗书气自华立体呈现在大众眼帘。诗词盛会上他们豪情吟咏、出口成章、机智对弈,是对自我知识储备的检验,更是对中华文化最高的敬仰与尊崇。在漫漫人生路上,他们心有诗词便似有山海亦不觉孤独。诗词文学恰如涓涓细流,缓缓滋润每一位心有家国砥砺前行的奋斗者,也照亮了肩负使命开拓创新的有志者的未来征途。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完美的才艺表演,更是一场意义久远的文化传承。此栏目播出以来,深受大众的喜爱。观众们在寻味诗海词韵的无限情怀中细品体悟中华文化的璀璨斑斓与博大精深,走进历史画卷体会传统人文的严谨厚重与绚烂多姿。钻研诗词美学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不断沉淀自我、学习不止、潜心静气,才能真正读懂浩瀚历史的奥秘与深意,并将之转化为拼搏前进的动力与基石。
诗词文化的魅力在当代也能创造出商业价值。诗词文化传承在春晚、影视中也频有呈现。从《只此青绿》到《满庭芳·国色》,一帧帧华美绝伦的画面无不流露出国色国韵的优雅与从容、自信与磅礴;《满江红》高调卖座,赢得2023年初贺岁片最佳票房,将岳飞的经典词作《满江红》再次传唱悠远、深入人心,将诗词文学与商业运营巧妙结合。校园课堂、秦淮灯彩、社区文化墙、旅游景点均能看到诗词文学的身影。在不同的地点、场景,诗词文学发挥其不同的意义,营造现代化人文实践的新场景。诗词文学是中华文明长卷中最为灿烂的一页,也是当今莘莘学子口口相传的骄傲与底气。诗词的博大精深不仅限于背诵与传唱,更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屹立不倒的生命源泉。
未来,诗词的魅力不应只在精美舞台上演绎,更应飞入“寻常百姓家”。诗词文学的魅力应发扬光大,转化为生生不息的人文力量、欣欣向荣的多元价值。(陈思怡)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