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稳“中国饭碗”,抓实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但在我国人口达14亿多的国情下,我们还需一年接着一年抓,向着每一年的丰收目标接续奋斗,答好粮食安全“永恒课题”。
端稳“中国饭碗”,要继续深挖产能。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但近年来受疫情、灾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危机叠加影响,粮食稳产增产殊为不易,进一步深挖粮食生产潜力,才能提振发展信心。而提高产能,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要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农田必须是良田”,建设旱涝保收能排能灌的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同时要向科技“要粮”,必须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通过高质量备耕、推广良种良法、高标准播种、精细化田管、高效率收割和全过程防灾减灾等,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中国粮。
端稳“中国饭碗”,要做到量质齐升。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保障14亿多人吃得更好更安全更健康,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在质量兴农征程上,各地应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升级。在生产方式上,优新品种选育要发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生产技术要加码,标准化种植技术要落实、落细,不断提升各类经营主体按标生产能力。在农产品质量方面,要扎实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在各环节抓实质量安全。各地应围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品质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知名度美誉度消费忠诚度高的优秀农产品品牌,助民增收的同时带动产业良性发展,让“中国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粮。
端稳“中国饭碗”,要加强管粮管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只是生产上的事,在储和管上也要下足功夫。2022年福建厦门首次立法守护“米袋子”安全,重中之重实现地方粮食储备的及时足额到位,市级储备粮达39.3万吨。重庆合川国家粮食储备库发挥“工匠精神”,通过控温储粮、成品粮低温库、氮气储粮、产后服务体系等建设,守好丰收果实……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粮食储备体系,政策性粮食库存充足。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粮食领域腐败问题频频出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守住管好“大国粮仓”,除了提升储粮硬实力之外,还需严厉惩治“粮仓硕鼠”,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储备家底。
粮食安全需行长远之计。《荀子·王制》有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亿万农民耕耘不辍,季季压茬抓好“粮袋子”。当前正值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生产越冬期,各地还需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农作物安全越冬。我们必须始终把粮食安全责任记在心头、扛在肩头、落在田头,“中国饭碗”才能越端越稳,建设农业强国之路定能越走越快。(汪静)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