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翠屏:“双节”遇“双节” 社区治理更显“文艺范”
龙虎网讯(记者 张泽伟 实习记者 郜超 通讯员 芮希)“丹青抒怀迎国庆,家园秀美乐中秋。”近日,江宁区秣陵街道翠屏社区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举办了首届居民文化节和一年一度的万科“朴里节”,“双节”同庆,新老相接,居民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邻里关系和睦,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在新成立不久的翠屏社区,一种“文艺范”成了基层治理的重要“粘合剂”。
“双节”邂逅“双节” 家门口“看展”氛围热
在小区党群活动室,一位银发老人在荷花图前驻足称赞,他面前挂着邻居创作的4排水墨画作,把所有墙面铺得满满当当。室外,邻居们正身着白马褂,队列整齐地操练太极拳;入夜,不远处搭起龙门架和专业舞台,居民们一会儿上台演绎传统曲艺,一会儿抽奖暖场;台下,镁光灯和闪光灯交相辉映,红马褂和便装济济一堂……
9月24日,翠屏社区在托乐嘉小区举办社区首届居民文化节;每年一届已有口碑的万科“朴里节”同期举办。在中秋国庆假期来临之际,翠屏社区用文艺“双节”迎接“双节”假期,社区居民也能用自己的文艺作品为祖国庆生。
60多岁的小区居民戴明炎是画展筹备中最积极的志愿者,他已在小区里走访征集作品数月,还主持了策展布置和宣传,戴老介绍:“这场‘展’包括展览、展演两个部分。展览一共收到200多幅投稿,数多质优,大多是小区‘老年国画班’及青少年作品,可见邻里平日的积累。”
看到画展落地,本职是绘画老师的小区居民孙春明也十分感动,在小区的小朋友眼中,这个戴黑框眼镜,留络腮胡的叔叔,是平时教他们画画,一起净山(拾垃圾)采风,春节时还在小区书房带他们写春联的老师。“我的教育理念是引导青少年在绘画中发挥天性。”因此,孙春明主动承担起为邻家孩子做艺术启蒙的工作,至今已有十一年。
邻里书画展为社区里的创作者和“鉴赏家”们提供了交流平台。许多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对着惟妙惟肖的画作连连称赞;也有居民请来亲戚朋友,骄傲地指着自己的作品介绍。
文艺品牌持续升温 居民实现“文艺自由”
对于社区居民而言,翠屏社区的文化节又没那么“特殊”,因为这也是他们丰富的日常文化生活的集中展现。
在文化节之前,托乐嘉小区睦邻书房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早已组建“老年书画班”,吸纳了许多爱好者加入。据记者了解,小区的居民艺术团体 “托乐嘉艺术团”是周边较为知名的居民文艺团体,其日常练习也为本次活动增色。
资料图
丰富的艺术团体活动离不开小区硬件支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托乐嘉居民实践活动“综合体”是一块三层总占地260平方米的场地,近年刚完成扩容,涵盖“睦邻书房”、舞蹈房,以及为理论宣讲、科技科普、健身配备的专属功能区。
社区和居民共同耕耘的这些“软硬件”,正成为附近独树一帜的文艺品牌。居民实践活动“综合体”广受喜爱,年轻人在这里,或阅读经典,或复习备考;不少街坊邻居在这里运动、交谈,放松身心,场面热闹又闲适。小区的文体团体还辐射周边四五个小区,总成员已有四五百人。
志愿者告诉记者:“社区志愿服务都是邻居们主动参与的,实践点也是我们自己做规范管理。”据了解,实践点平时还会以邻里共创形式,开发各类培训课程,持续为本地文艺品牌升温,助力邻里实现“文艺自由”。
小区“文艺范”成基层治理“粘合剂”
提起自己的“策展工作”,戴老自豪地表示,有了场所和大家一起筹划的活动,邻居们不仅文化生活更丰富,联系也更密切,矛盾也少了。早在文化节之前,当地居民就自发成立了乒乓球队、艺术团等文体队伍。戴老补充道:“大家都说咱们有‘组织’了。”
日常生活中,这些“组织”成为老年人群体“文化养老”“抱团养老”理念的真正体现。在实践点舞蹈室里,艺术团的阿姨们正排练着动作舞蹈,一位居民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有十几支小分队,包括走秀、舞蹈、书画、声乐,一个团就能办一场晚会。”
资料图
“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群众文艺活动是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翠屏社区党委书记尚征瑞说。在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里,逐渐淡薄的“邻里关系”,正以这种形式回归。“托乐嘉小区人口数量多且构成复杂,文化活动的规范组织和自主开展,增进了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集体荣誉意识。”
如今不仅有中老年参与居民文体组织,青年也能够融入自己感兴趣的团体。这个过程中,许多居民开始主动参与到小区事务中,邻里矛盾相应减少。这些“旧带新,老育青”的文体组织,拉近了新老秣陵人之间的距离。在秣陵街道翠屏社区,文艺活动真正成为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间的“连心桥”。新老秣陵人通过有组织的文化生活,相互融入,结出“睦邻”果实。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