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NEWS.LONGHOO.NET/JIANGBEIXINQU

您的位置:龙虎网 >江北新区 > 江北头条

解码南京片区①|11项成果缘何全国复制推广?

2023-08-31 09:32

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句经典的开场:“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十年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拉开了中国自贸区的探索序幕,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生动示范。固然,大时代的江声浩荡,带来了一路拓荒,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一扇扇改革之门的叩响,也源自于个体探索的脚步。

今年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开局之年。创新的细流汇成江河,映出的,是每个奋力奔跑的个体勾勒出的光影。8月30日,南京片区迎来挂牌四周年的节点。四年来,高质量发展的“高”,体现在哪里?制度创新的“新”,落脚在哪里?龙虎网推出《解码南京片区》系列,聚焦南京片区改革发展的故事。

龙虎网讯(记者 戴小淞 通讯员 许诺)四年求索,南京自贸片区发展的齿轮始终离不开“制度创新”这一关键词,这是字里行间,也是核心要义,更是承担起为改革发展投石问路的责任所在。四年来,南京片区聚焦制度创新核心任务,着力服务区域开放发展,累计形成190多项体现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1项全国复制推广。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监管便利化等逐步推进,可以说,一个“新”字,领舞了南京片区的改革探索的全程。

制度创新释放产业活力

“新产线正在筹备中,接下来我们要加大步伐搞研发,全力推动扩产。”江北新区某新材料企业负责人说。年初,该公司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品时,却被短缺的发展资金困住了手脚。通过南京片区“我的麦田”平台,该公司以其持有的专利作为融资“担保”,成功获得中国银行200万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也入选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以一企洞见一域,此举只是南京片区制度创新的一个小缩影。但这“以小见大”之中,是对痛点的精准定位,是通过制度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精准考量。

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南京片区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推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模式、多组学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等一批国内省内首创的制度探索;完善集成电路创新服务体系,组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国家“芯火”双创平台,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全要素服务,支撑近600种芯片产品的研发创新。

目前,片区拥有独角兽企业与培育独角兽企业近70家,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十强企业有半数落户片区,全国排名前20的基因检测公司1/3在区内集聚。

而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则推动研发创新的更快实现,充足的资金使得企业有足够的信心和想象来进一步创造。

搭建“科创数金”服务平台,为10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金额超4亿元;推进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成功发行首单“环保贷”,为企业提供信用贷款1000万元;开展QFLP、QDLP试点,为健友生化、先声药业、药石科技等有跨境资金流动需求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结算便利,累计办理跨境业务28亿元……

在南京片区,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制度创新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了企业,让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细胞”充满活力。

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愈方生物总经理许效回忆起创业的时光,笑称“两手空空,只带一个PPT过来创业”。如今,公司已建成近1000平方米的办公和研发场地。落地初期,愈方生物将大部分研发工作都放在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验室共用、科学仪器共享,企业的负担大大减轻,也加速了研发成果转化。

创新改革深化各领域发展

一个现象耐人寻味——在南京片区,听到最多的词语始终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这是片区改革冲锋的不变姿态;不断接触到的是新术语、新理念:专利导航、政策罗盘、碳中和标识服务……这是片区深化改革的具体表现。

一个故事印象深刻——近日,海鲸药业绿色软胶囊及高端制剂产业化智能工厂项目开工。得益于南京片区“拿地即开工”改革,企业负责人当天下午一点多提交施工许可证申请后,四五点钟就通过申请。

“放管服”改革大大释放了潜在动力。原本需要数月才能开工的项目,改革后,一次申请,半天时间便拿到施工许可。这是典型的制度性改革带来的效率变革。

改革领域,不只在“高大上”的科创、产业与金融,也辐射诸多民生事项。南京片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逐步覆盖药店、宠物医院、小餐饮等22个行业,将多张许可证件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执业证》,办理时限最快提速97%,大大提高了开店效率。“以前墙上挂一排,现在只需一张证。”

四年间,南京片区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去除冗长的审批流程和较为繁复的证明,为企业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惠及企业2万多家,对90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上万家经营主体推行非现场智慧化监管……

一点点突破,一项项攻克,创新与改革多点开花、不断向前。

溢出效应惠及更多企业

黄金水道、通江达海,长江三角洲这片广阔的冲积平原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6月15日,一艘载重56834吨的“奥姆比安卡”轮缓缓驶入南京港。这艘来自巴西的海轮,满载着大豆。受益于海事部门推出的诚信海轮“直进直靠、直离直出”运输保障模式,系统在核实相关安全措施、对现场进行维护和交通管控后,对船舶进行快速引航、锚泊、进港,进而放行,大大提升了从“海上”来江的货物周转效率。

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不是独善其身,也不是独惠其身。这道“开放之门”,也在释放出更多的优势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企业用券,平台接单!近日,2023年度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券第一批拟入库科技服务机构公示。其中,非沪企业共10家,5家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公司推荐企业。入库后,企业服务的范围将更为广泛,同时也能享受到创新券政策优惠,在服务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际遇下,助推片区企业外延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

自2021年4月,平台成为江苏省2021年科技创新券首批服务机构以来,先后又入库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浦东科技创新券、浙江科技大脑创新券、长三角双创券,共形成五大创新券服务平台,搭建起长三角共织一张网的创新服务链。

与此同时,南京片区不断放大自贸“溢出”效应,与全市各板块联动创新发展,为实现“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的目标,建立了联动创新发展区。

在商务、海关等部门支持下,南京片区创新推出“属地申报、多地提车、直通港口、口岸验放”一体化通关模式;高淳区利用南京片区“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开展跨省域委托医疗器械制造业务;建邺区依托南京片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规模引进外资股权基金……联动创新,“试验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值得一提的是,与溧水区联动搭建的“跨境直播服务贸易”新场景案例获评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从南京片区“奔流”出去,制度创新这“一汪活水”,带来“一池清新”。

当然,所谓“成绩”也是接续当下之作,明日之路也需今天铺就。努力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这只是看得见的目标。着力在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推进集成化、差异化改革,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新路,才是南京片区的目标所在。

来源:龙虎网  编辑:林曾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