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龙虎网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市规划资源局:保重大项目落地 促城乡融合发展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3月22日,江苏省首个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规划报建和审查审批的工程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邺分局审批,同步取得了“设计方案审定通知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这处位于建邺区沙洲街道的“首创数科中心”项目,将构建以互联网服务为核心、互联网科技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总部基地、创新活力综合体,打造建邺区数字经济产业新名片。在项目报审过程中,市规划资源局靠前指导,仅用6个工作日即完成审批,为全市的工程建设项目BIM技术应用推广开了好头。这项提质增效改革内容,近日也入选全国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流表示,全市规划资源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省委“在江苏经济发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竞争合作‘三张版图’上看南京”和“彰显省会担当、作出示范引领”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以“四敢比拼年”为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营造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浓厚氛围,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更大的规划资源力量。
去年以来,规划资源系统通过改革创新,在添动力、开新局上争创示范。核发首张规划事项电子证照,工程项目无纸化审批、厂房仓储类项目审批等改革取得实效,实现24项不动产登记业务“线上全能办”,全国首家实现土地抵押交易及抵押权登记“全程网办”,基于地理信息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国际标准在ISO官网全球发布。数字化的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也在保障重大项目上,提高审批效率,增强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
重大项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市规划资源局挑起保障“大梁”,在省内首创土地成片开发方案容缺审查,方案上报到取得批文仅用时8个工作日,审查周期缩短近3个月;推行出让用地规划条件、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勘测定界“四合一”办理,审批效率提升约60%,实现申办次数和办理时间“双减半”。
据了解,我市自出台《南京市关于(带方案出让)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开展“拿地即开工”模式审批服务的实施意见》以来,已有45个工业项目落实“拿地即开工”改革举措,获得经营主体好评。
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今年将全面开工,我市以先行用地方式保证了项目开工建设,双双刷新了全国先行用地报批纪录。而省重大福特电动车核心零部件项目一期工程从启动征地到完成供地仅用4个月时间,突破了此类用地常规保障时间。
一次次完成保障任务,也让市规划资源局一年两次被评为全市“重大项目服务改革创新优星”部门。在今年3月通报的首批全市“五拼五比晒五榜 勠力同心促发展”竞赛活动榜单上,该局又获得拼项目、比进度红旗激励。一季度还未结束,规划资源部门就已提前完成重大项目86%的征地、69%的供地和70%的方案审查。下一步,市规划资源局将继续以重大项目落地达产为主战场,以规划引领和资源保障为主责,确保重大项目“应保尽保、应保快保”。
“总书记还对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规划资源部门将严守耕地红线,推进乡村规划编制,继续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何流表示,今年力争《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全国率先获批,依托市、区、街镇三级总体规划,衔接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单元,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全市开展镇村布局规划动态更新,推进全域美丽乡村、特色田园布局规划编制。探索乡村地区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管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持续推进“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耕地保护上,探索建立田长制,将市、区、街(镇)、村四级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上图入库,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严守耕地红线。完成150万平方米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探索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塑造城乡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顾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