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NEWS.LONGHOO.NET/LILUN

您的位置:龙虎网 >理论频道 > 钟山论理·策论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赋能南京低碳发展

2023-10-12 11:11

龙虎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中共南京市委《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南京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在低碳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南京在低碳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枢纽作用,通过提高定价的“绿成色”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行业倾斜。目前,南京已形成“一核两翼、多点联动”的金融业空间布局,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强绿色金融标准应用,为低碳发展贡献金融智慧。

支持节能环保改造,打好金融推动低碳发展“组合拳”

支持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发展壮大环保产业是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南京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工作部署,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扩展,推进高耗能行业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努力建设绿色循环发展样板区。

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对提升能效水平和实现低碳发展意义重大。南京钢铁集团在进行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环保技术改造时,面临资金紧张问题,江苏银行南京分行为企业推出了“环保贷+低排贷”的授信方案组合模式,有效契合企业资金需求,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项目实施后,南钢集团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优于行业排放限值要求。

金融业给予环保产业融资便利,为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引入金融活水。由于环保类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投资回报慢等特点,相关企业大多存在融资难等问题。南京溧水秦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承担溧水区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工作,公司在污水处理厂第四期扩建时遇到了资金困难,江苏信保集团引入了由其和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共同打造的“环保担”产品,通过一系列增信措施,为秦源污水申请资金,有效推动了溧水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低碳发展注入绿色能量。

助推能源结构转型,点燃金融助力低碳发展“新引擎”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金融行业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效水平提升积蓄动能。南京积极落实国家和江苏省能源体制改革各项要求,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适合南京市情的能源利用体系,探索创建多能互补示范区。

金融助力绿色建筑落成。瑾家珑熹台是由南京市安居集团和江宁高新区联合开发建造的南京首批租赁住房社区,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场。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分行为该项目提供7亿元项目贷款,推动其在节能、节水、节材方面发展,采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和雨水回收再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贷”动绿色发展。

金融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北京银行南京分行为中核(南京)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前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光伏发电项目融资成本较高,北京银行南京分行在了解到企业情况和资金需求后,向企业提供了“光伏贷”产品,在授信资金支持下,该企业光伏发电业务不断扩展。绿色金融产品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积极力量。

聚焦绿色交通运输,注入金融支撑低碳发展“新动能”

绿色交通是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也面临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问题。金融在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正积极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低碳出行体系,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南京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江河联运,推动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全面发展智慧物流,打造绿色货运配送“南京模式”。

公共轨道交通是市民低碳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南京地铁集团承担南京市地铁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等工作。为了更好满足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资金需求,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在分析南京地铁资产负债结构、成本收入结构等要素后,为其发行了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聚焦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是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有益尝试。

现代仓储物流是江北新区建设投资集团五大业务板块之一,浦发银行南京分行作为主承销商,为其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长江经济带建设专项债,专项债募集的资金用于南京江北海港枢纽经济区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实施为南京港提供了物流设施支持,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行业依托区域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探索绿色创新生态链,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动能为方向,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强化交通运输节能为重点,为南京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助力打造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美丽南京”。

(作者单位:张颖,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霄雅,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施志奇,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任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