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NEWS.LONGHOO.NET/LILUN

您的位置:龙虎网 >理论频道 > 钟山论理·策论

都市圈协同推动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03-15 14:36:51

龙虎网讯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以都市圈制造业协同发展为抓手推动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市”、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等均具有重大意义和战略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秉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都市圈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科创联动等。2021年南京都市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以来,南京协同都市圈“8+2”城市充分整合创新要素、产业资源,推动“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上线运行;探索设立“研发飞地”,建设“宁淮科创走廊”;推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宁滁两市开发区产业合作进程。2022年,南京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52亿元,稳居全国主要都市圈前列。《2022中国都市圈发展力白皮书》显示,南京都市圈发展力在全国44个都市圈中位列第7位。

南京都市圈持续健康发展,不但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也为以制造业协同为抓手推动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报告(2022年)》显示,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位列全国城市第10位、省会城市第5位。其中,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展、全国排名稳步攀升。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南京在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百强榜单(不含上海、北京)中名列全国第4位。其中,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雨花台区轨道交通动力装备产业集群上榜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以都市圈制造业协同为抓手,推动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集群化发展意识,优化制造业协同顶层设计。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协商机制,依托都市圈建设办公室,成立软件信息、智能电网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领导小组,编制重点产业集群专项发展规划,健全产业集群协调发展机制。面向都市圈重点梳理都市圈龙头企业库、重点项目库、重点招商库、重点人才库、企业信用库,加快归集关键平台清单、都市圈“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榜单、产业基金清单、人才需求清单,为都市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指引和参考。围绕南京软件信息、智能电网、生物医药与高端智能装备条件相对成熟的产业集群,探索打破行政区划分界线,培育发展新型集群促进机构——“都市圈重点产业集群智库研究院”,充分发挥沟通交流、资源链接、协调管理、国际合作等功能,当好集群发展的“织网人”。

二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安全韧性的产业共同体。面向软件信息、智能电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八条产业链,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等方面进行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秉承“基础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深化与伙伴园区协同发展的双向“飞地经济”模式,鼓励外围城市在南京市布局研发中心,支持中心城市—外围城市园区共建共享和推广,以“中心研发+区域转化”合作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就近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韧性。统筹圈内各城市产业发展资源,联合攻关核心技术,共建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系统,加快整合多部门政府端数据,积极对接南京城市大数据平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是创新驱动要素供给,促进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整合。在都市圈层面统筹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痛点堵点,探索工业用地资源交换、协同开发利用等新模式,提高都市圈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的总体效益。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方面,整合各地专项资金,设立跨区域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具有发展基础和协同效应的重大项目落地。构建“核心企业+协同企业+链网式金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在都市圈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与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双向互通、高效共享,提升优质企业与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之间的投融资信息精准匹配度,为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服务。

四是打造高水平科创体系,加速提升发展核心竞争力。抢抓组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等战略机遇,推动都市圈内共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开放共享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平台、设备等资源。把握南京“大学大院大所”集聚的优势,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健全都市圈重点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创新平台体系,为都市圈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依托南京仙林大学城、麒麟科技城、镇江宝华等打造科创集聚区;推动G312和G328科创走廊合作共建,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一体化的创新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办公室,构建重大科研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依托“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平台,加快建设都市圈综合性技术交易市场及专业化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创新成果在都市圈内部无障碍转化。

(作者:刘永彪为金陵科技学院校长、教授,刘丽为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史桂芳为金陵科技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田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