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要闻NEWS.LONGHOO.NET

您的位置:龙虎网 >南京要闻 > 紫金山观察

四大重点交通工程一起通车!

2022-12-29 07:41:01

龙虎网讯 12月28日14:58,随着隔离栏的打开,燕子矶长江隧道正式通车!南京第5座免费过江通道上线!

与此同时,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与地铁1号线北延线、地铁7号线北段也同步开通。

四大民生交通工程的集中通车,为南京城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年终答卷。

现场体验

四大工程同日开通

10分钟内过江

“早上出门走的二桥(八卦洲长江大桥),看到浦仪公路进口匝道打开,特意走过江隧道体验一下,不到10分钟就过来了,非常快!”家住燕子矶新城的市民张翰表示非常满意。

家住和燕路边新联二村的张宁表示,自己家就在隧道口,以前每天要走二桥高速去江北高新片区上班,一天就要40块钱路桥费。“今天终于开通了,一路没有红绿灯,一二十分钟就到家门口,既省时间又省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乘车从燕子矶长江隧道入口处以时速六七十公里前行,隧道内车行顺畅,顶部的交通指引牌分别将车流引向八卦洲和江北新区。约3分多钟后,车辆便抵达八卦洲隧道出口,眼前两股车道分别指向江北新区和六合、二桥方向。紫君3分钟左右抵达浦仪公路,跨过夹江大桥进入江北新区。从江南到江北,全程不到10分钟。

和燕路隧道正式开放交通。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昨天同步开通的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让过江车辆实现了“快接快”。红山路—和燕路快速路北接燕子矶长江隧道,向南依次设置吉祥庵隧道、晓庄互通、和燕路隧道和红山路隧道,顺接新庄立交。昨天,和燕路主线隧道、晓庄互通一层高架与吉祥庵隧道同步开放,从新庄立交高架一路沿快速路抵达江北与八卦洲,全程没有一个红绿灯。

晓庄互通为三层高架,为8向互通枢纽,此次只开放1层的南北向主线桥。接下来几天,还将开放二层不同方向的匝道。紫君注意到,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前的两车道,以前常年被一股就医车流占据,导致常态化拥堵。和燕路隧道开通后,新庄方向来车直接进入隧道,不再从医院门前经过,现场拥堵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地铁7号线北段正式开通运营,迎来首批乘客。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城北居民昨天堪称“多喜临门”。除了燕子矶长江隧道、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当日中午12点,地铁1号线北延线、地铁7号线北段也正式通车。紫君在7号线北段始发站幕府西路站看到,随着站口的闸门缓缓升起,周边居民佩戴口罩三三两两进入站台。“设施崭新,设计风格简约大方,真好!”范老先生点赞。他住在尧化门附近,儿子一家住在幕府西路,以往去看孙子,范老先生要转几趟车,非常折腾。“地铁开通了,以后随时上车,一站直达!”老先生开心地说。

地铁7号线北段作为南京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敞开式的驾驶舱引来众人关注,市民从行驶过程中的列车两端便可直接看到轨道。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开通的7号线北段是南京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这条线路也是全省首条按照全自动运行最高等级标准(GOA4)进行设计、建设并全功能开通的线路。市民乘坐在列车上,如果是列车的两端便可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直接看到轨道,“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跟别的线路比挺不一样的!”12月28日中午,市民刘女士在地铁1号线和7号线换乘的晓庄站体验乘坐了刚刚开通的7号线后激动地说。

南京地铁运营公司7号线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毛一轩对紫君说:“全自动运行线路是不需要司机驾驶的,在列车上就可以看到敞开式的驾驶舱,目前在线路开通初期,有司机在列车上值乘,但是不需要司机进行任何操作。”据介绍,7号线运营有一个独立的控制中心,采用了全自动的驾驶和运营系统,列车可以自动起停、唤醒、进出库,全程都有控制中心的系统自主操作。

地铁1号线北延线开通,列车出迈皋桥站后沿和燕路向北,从高架逐渐进入地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1号线迈皋桥站作为终点站的历史,在昨天中午12点04分宣告终结。随着列车进站载客,继续向北行驶,1号线北延线正式开通。多位市民特地赶来体验坐地铁去燕子矶公园的便捷,“家门口只有两条公交线,过去和燕路堵车,半个小时都不一定到。现在有地铁了,去哪里都方便!”

意义非凡

“井”字内环终于完整

拥江发展再添动能

由于四大民生交通工程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理顺建设时序尤为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建委牵头地铁集团、城建集团、公建中心一体推进四大工程,紧盯关键节点,协调场地占用、工序衔接、交通组织等,力争早日还路于民。四大工程均位于城市交通功能相对薄弱的城北地区,它们的建成,对于我市拥江发展、老城面貌焕新、板块联通融合、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填补城北轨交空白

燕子矶成为主城滨江宜居宜业新板块

“四大重点工程的正式开通,燕子矶新城人民成了最大受益者。自此,燕子矶片区真正实现了区域交通的高效复合,为新城转型发展打通了血脉,注入了新的活力。”燕子矶新城规划拓展部部长陈智敏认为,两条地铁线路的开通,不仅填补了片区轨道交通的空白,同时燕子矶新城也可依托轨道站点大力发展城市TOD,增强板块吸引力,丰富市民生活。利用过江隧道,燕子矶片区对苏中、苏北、安徽部分地区将具有更强的吸附力。此外,燕子矶百姓在家门口坐着地铁可直达禄口机场、南京南站、新街口等重点区域,交通便捷度的大幅提升,也意味着燕子矶新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城滨江宜居宜业新板块。

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正式通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宽敞的快速路、过江通道,便捷的轨道交通,让城北地区彻底摘掉了交通落后的帽子。地铁7号线北段、1号线北延有机联系主城和仙林地区、燕子矶新城,衔接丁家庄、铁北、五塘村等区域,填补了这些区域的轨道交通服务空白。“从破烂路到快速路,城北居民等了5年,终于熬出了头!”市民孙德芳告诉紫君,过去因为和燕路不好走,她宁愿骑车也不愿意开车。去迈皋桥坐地铁,经常要堵半小时。而今快速路通车,她测算了一下,开车到河西上班差不多半小时就到了。

“井”字内环历经20多年终于完整成型

红山路—和燕路快速路是南京“井”字快速内环的最后一笔,它的开通标志着快速内环终于完整成型。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交通市政处处长李平告诉紫君,历版总规中都有涉及“井”字快速内环的内容。在2001年国务院同意调整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我市提出主城要构筑以“井字加外环”快速道路和“经六纬九”的主干道。主城“井字加外环”快速道路系统中的“井”,由城西干道(经二路)、城东干道(经三路)、模范马路(纬三路)、应天大街(纬七路)构成,外环由绕城公路和纬一路、扬子江大道共同组成。

1999年2月,新庄立交一期工程开工,拉开了南京快速内环建设的序幕。2000年,大桥南路高架二期工程开工,沿着虎踞北路向南延伸,接入2002年新建的集庆门隧道,形成了首条城市快速路。从2002年至2008年,赛虹桥、双桥门立交先后竣工通车,内环东线、九华山隧道、新模范马路和古平岗立交陆续建成,耗时近10年、长度约33公里的南京快速内环“大动脉”全线贯通。

市建委建设一处处长谢冬进一步补充,在4条快速路基础上,以赛虹桥、双桥门、新庄、古平岗4处枢纽为节点向外发散,又形成了今天的“井”字形内环。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规划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共同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路网格局。“井”字由主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4条快速路构成,红山路—和燕路快速路与燕子矶长江隧道,就是江南主城“井字放射”快速路网的最后一条快速放射道路。

两条快速通道的通车,标志着历经多年持续努力,南京为“井”字快速内环画上最后一笔。在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南京延续了“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高快速路网络格局,提出构建都市圈大外环。南京高快速路网体系从老城内的一个环,发展到了未来环环相扣更大的环。

进一步推动南京拥江发展

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通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市交通运输局综规处副处长肖维说,燕子矶长江隧道与红山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共同形成南京快速路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条贯穿南京都市区中部的快速出行通道;同时,在八卦洲与已建成的浦仪公路西段衔接,形成江北新区与南京主城的重要通道。既加强了南京市区高快速路网之间的衔接,又可服务于南京中部地区南北向快速出行,极大地优化了出行条件。从经济和产业角度看,燕子矶长江隧道服务于周边科技服务产业,同时,可为高新技术制造片区、先进制造业片区提供过江通道,促进沿线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城市融合发展。其往南串联了铁路南京站、南京南站和禄口机场三个重要的综合客运枢纽,未来可以通过都市区快速路网的便捷转换联系,服务于三大枢纽南北向客源快速集散和南北向跨江的集疏运需求,扩大铁路站和机场的辐射范围,便利主城西北部和江北新区的旅客对三大综合客运枢纽的利用,进一步提升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都市圈核心的经济竞争力。

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涛认为,由过江通道和城市快速路构成的“井”字放射道路,进一步完善了南京市域、都市区和双主城的高快速路网格局,大大方便了高新、沿江、八卦洲、燕子矶等沿线广大市民进出城交通和跨江交通出行。在江南江北双主城之间,特别是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八卦洲长江大桥)之间新增一条关键性跨江通道,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南京拥江发展。

燕子矶隧道:长江“最难”隧道

紫君昨天从燕子矶长江隧道建设单位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获悉,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风险特别大,燕子矶长江隧道在建设期间,曾被以钱七虎院士为首的南京过江隧道技术专家组认为是目前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也是长江上在建项目中最困难的过江通道。燕子矶长江隧道的高质量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南京都市圈核心的竞争力。

市公建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章登精介绍,燕子矶长江隧道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了重重困难,尤其是盾构施工阶段,穿越长距离砂层、上软下硬地层、全断面硬岩及地质破碎带,江南段穿越近500米的岩溶密集发育区,掘进历程可谓览尽江底的“地质博物馆”。“最让人担心的是在水下70多米的位置,盾构机承受最大水土压力达790千帕,刀具损耗大、更换频繁。隧道须穿越幕府山岩溶区,这也是国内首例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岩溶区,那里灰岩地层岩溶密集发育,盾构机在这样的地层极易发生姿态突变,引发掌子面突水、涌泥等风险。”即便是做好了各种预案,盾构机在顺利穿越江底后到达南岸,还是遭遇了密集发育的岩溶区。经过补充勘察、设计变更,在原来基础上新探明100米的岩溶区,岩溶区的区间总长达到了487米。每次面对难题,市公建中心都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团队,会同建设者们凝神聚力,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将其一一攻克。

2021年2月,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掘进至930环,由中交隧道局参建的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右线隧道成功穿越江底最深槽沟,攻克隧道施工最大风险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在钱七虎院士指导下,隧道左线参建单位为燕子矶长江隧道量身打造了目前世界上配置最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复兴号”,成功克服了江中浅覆土冲槽段、岩溶密集发育区、断层破碎带等世界级技术难题。

隧道右线“振兴号”盾构机,是国内首台采用自主技术和多项国产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的复合地层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成功穿越长达1.5公里的全断面岩层和断裂带、400余米的岩溶密集发育区等,不仅实现国产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首次穿越岩溶区,也创造了盾构施工10余万平方米“滴水不漏”的纪录。

在最近召开的南京市长江桥隧技术专家组第四次会议上,由多名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和燕路过江通道的建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环境友好节约集约,南京城市隧道规模全国居前

红山路-和燕路快速路通车后,红山路隧道与吉祥庵隧道将正式移交管养。紫君昨日从南京城建集团隧桥公司了解到,目前城市快速路隧道主要由该公司负责日常运营维护。截至目前,该公司管养城市隧道已经达到45座(不含过江隧道),总长度近40公里,城市隧道已串点成群。

红山路—和燕路快速路正式通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周爱众介绍,南京市的城市隧道规模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城市隧道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一种,因位于地下而具有车流不受红绿灯限制、噪音小的优势。为管理维护好城市隧道,保障城市快速交通的平稳有序,隧桥公司建立智慧化平台,24小时线上监控与巡检。隧道日常维护主要选择在夜间,进行机械化保洁与设施维护。

紫君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我市在谋划过江通道、城市快速路时,主要分为高架桥梁与隧道形式,涉及隧道的,会在规划中提前进行预控。在老城内,一般情况下都选择隧道。这主要是城市发展相对成熟,建设隧道对周边道路、市民生活的干扰最小,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建设。此外,利用地下空间与地上协同,也可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在最新发布的《南京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公共版中,截至2020年底,我市道路隧道达46座,总长度约为55.5公里,包括过江隧道、越湖隧道、穿山隧道等。我市人均地下空间规模为7.72平方米,多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

四大工程简介

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红山路—和燕路是我市“井”字内环快速路系统中的北支。工程南起新庄立交,沿路下穿老京沪铁路、沪宁城际、红山南路、丹霞路、华电路、迈皋桥广场等,新增和燕路北向西匝道隧道,新建晓庄广场互通,向北穿神龙路后与和燕路过江通道衔接,全长约6.12公里,主线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辅道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工程于2017年8月开工,通车后主城将形成完整“井”字形快速路网结构。

燕子矶长江隧道

燕子矶长江隧道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过江通道之一。项目位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距离上游长江大桥约7.4公里,距离下游长江二桥约2.7公里,起于栖霞区燕恒路与和燕路交叉口,向北沿和燕路穿越长江,在八卦洲上与浦仪公路交叉后止于浦仪八卦洲互通。路线全长5.725公里,其中隧道段长约4.215公里,双向6车道,时速80公里/小时。工程于2017年11月开工,通车后将进一步畅通长江两岸区域联系。

地铁1号线北延

地铁1号线北延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起于已运营1号线迈皋桥站,沿和燕路向北,由高架转为地下,经燕子矶、笆斗山至八卦洲大桥地区。线路全长6.524公里,设晓庄广场站(与7号线换乘)、吉祥庵站、燕子矶站、笆斗山站及终点站八卦洲大桥南站5座地下车站,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公里/小时。工程于2017年4月开工,开通后将有效弥补燕子矶新城地区的轨道交通服务空白。

地铁7号线北段

地铁7号线北段起于鼓楼区幕府西路站,出站后线路沿幕府西路、幕府东路、栖霞大道往东敷设。线路全长13.84公里,共设幕府西路站、五塘广场站(与3号线换乘)、幕府山站、晓庄广场站(与1号线换乘)、万寿站(与6号线换乘)、丁家庄站、丁家庄南站,尧化新村站、尧化门站、仙新路站(与规划8号线换乘)共10座地下车站,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工程于2018年2月开工,开通后将加强仙林地区和主城的沟通联系。

南京还有这些地铁、过江通道在建

过江通道

仙新路过江通道

大桥主缆已进入正常牵引架设阶段,预计明年3月可完成整个主缆架设。

仙新路过江通道建设稳步推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

目前盾构左线完成947环(占总量的80.6%),即将到达南岸大堤;右线完成728环(占总量的61.6%),即将穿越江中第一道地质破碎断裂带。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创新号”盾构机稳步推进。通讯员 孟小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摄

龙潭过江通道

南锚碇主体工程施工已经完成,正在全面转入悬索桥的上部施工。

地铁

5号线

30座车站均已开工,29座车站已完成围护结构,其中24车站完成主体结构。45条盾构隧道已始发,其中38条盾构隧道贯通。部分区段进入轨道工程施工阶段。

7号线

南段正全面开展土建施工,部分区段开展安装装修工程和轨道工程施工。27座车站均已开工并完成围护结构,其中25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56条盾构隧道全部始发,其中52条盾构隧道贯通。西善桥停车场和马家园车辆段已完成。

6号线

已有19座车站实现开工,15座车站完成围护结构,其中14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34条盾构隧道始发,其中18条盾构隧道贯通。

地铁6号线应天东街站封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9号线一期

已有14座车站实现开工,11座车站完成围护结构。8条盾构隧道始发,其中4条盾构隧道贯通。

10号线二期

10座车站均已开工,其中7座车站完成围护结构,4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9条盾构隧道始发,其中5条盾构隧道贯通。

4号线二期

4座车站和中间风井均已开工,3座车站和中间风井已完成围护结构,1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2条盾构隧道始发。

3号线三期

和风路站和明挖段正在进行土建施工。2条盾构隧道始发。

11号线一期

16座车站已开工,其中12座车站完成围护结构;1条盾构隧道始发。

紫金山观察记者 何钢 冯兴(见习记者 吴春霞 实习生 姚旭晴 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紫金山观察  编辑:丁甜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