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企业家,接大招!市相关部门和板块解读《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有事服务、无事不扰”“先解决问题再说”;
选派万名专员,对口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
常态化开展局长、处长“带角色、走流程、疏堵点”行动,深入一线抓落实;
……
2月10日上午,我市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城管局、市政务办、市法院、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对我市“虎年新春第一会”上发布的《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南京企业家,优化营商环境,南京今年这样干,请接大招!
建邺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升级为“进一个门、办一件事、享一次办”。通讯员 许炳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首次申领身份证“跨省通办”业务办理现场。通讯员 国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首张“商超一业一证”在雨花台区发出。 通讯员 喻沈 供图
划重点
打造“市场主体向往、
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自2018年起,我市已连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三个“100条”,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市发改委副主任田峥嵘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启动了2022年营商环境政策的制定工作,专题开展课题研究,征求各方意见,谋划整改提升。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对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发布了《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具体来说,《实施方案》分为总体要求、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四个部分,围绕“一个目标”“四更原则”和“六个环境”,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我市营商环境系统性竞争力。
“一个目标”即打造“市场主体向往、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争取纳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四更原则”即更高标准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更深层次推进系统集成改革、更大限度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更强力度保障市场高效运行;
“六个环境”是整个实施方案的重点部分,具体为——
打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包括深化“五个一体化”,即准入准营一体化改革、投资建设一体化审批、工程建设项目一体化验收、水电气办理一体化服务和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办理,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推进投资建设提质增效。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包括推进“三个化”,即线上线下服务标准化、高频事项办理便利化、利企便民政策直达化,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企业群众办理体验。
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包括强化“六个机制”,即行政执法规范机制、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商事审判提速机制、企业破产重整机制和新型信用监管机制,更好展现南京善治效能。
打造包容有序的开放环境,包括构建“五个体系”,即投资贸易国际化市场体系、跨境贸易中性监管体系、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企业走出去支撑体系和国际人才柔性服务体系,推进形成内外联动、协调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打造优质普惠的要素环境,包括推进“四个保障”,即保障产业用地动态供应、保障企业融资降本增效、保障企业用工灵活无忧、保障要素流动精准有序,帮助企业盘活资源、做大做强。
打造活力充盈的创新环境,包括提升“五个能力”,即安全韧性保障能力、成果应用转化能力、中小企业竞合能力、创新人才集聚能力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创新者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沃土。
田峥嵘表示,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最新要求,以“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为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持续强化制度供给和服务增效。除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方案》之外,市相关部门、各板块正在制定具体落实细则,确保政策更精准、举措更丰富、落实更有力。
看亮点
体现“南京诚意”、
彰显“南京特色”、提升“南京标杆”
2022年《实施方案》与之前出台的三个“100条”政策相比,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田峥嵘表示,2022年《实施方案》在起草过程中——
以对接落实国省新要求为指引,彰显“南京特色”。对标国家、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先进举措,推动在我市落地落实,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按照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部署要求,全省试点或要求南京试点的举措共69项,除9项为省级层面开展,其余60项均在我市政策中有所体现,并在省要求基础上有所提升。同时立足我市实际,提炼利企便民改革成果,推出具有鲜明南京特色的政策举措,争取“自选动作出亮点”。
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导向,体现“南京诚意”。持续对标新规则、新标杆,深入研究新西兰、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北上广深杭等先进城市经验,例如“投资地图”、“首店绿色通道”、“展品变商品”、推进数据赋能、“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理念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推进政策“本土化”,打造城市“差异化”优势。同时跟踪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三个“100条”落实情况,对市场主体获得感还有待提升的举措进行优化,例如优化工程联合验收方式、推进不动产登记“线上全能办”等。
以补齐短板实现新突破为目标,提升“南京标杆”。聚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联合监管执法、新型信用监管等;加强制度建设,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长期性,打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例如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探索建立数据流通交易制度体系等。
据分析,纵观我市近年来出台的四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
第一个“100条”主要围绕优化再造企业办事流程,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上下功夫;
第二个“100条”主要围绕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确定的重点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第三个“100条”更加突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
今年的《实施方案》更注重推进改革的“集成化”,致力于提升我市营商环境的系统性竞争力。
据悉,为体现政策出台的系统性,今年《实施方案》采用了与国家、省相同的“正文+任务清单”形式,紧密衔接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和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相关要求,同时自加压力、追求卓越,116项工作任务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尤其在建立政策服务场景化实施细则制度、“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非现场执法立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田峥嵘透露,全市即将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百千万”行动,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并推广20个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建立100个以上营商环境监测点、打造1000个左右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选派万名专员对口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常态化开展局长、处长“带角色、走流程、疏堵点”行动,深入一线抓落实。定期召开优化环境创新应用场景发布会,鼓励各板块、各部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推进多跨场景应用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田峥嵘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以‘行者无疆、臻于至善’的韧性,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迈入全球营商环境一流城市行列。”
答热点
政策一站汇聚、服务一屏推送、
事项一次办理、资金一笔拨付、兑现一网监管
新闻发布会上,市建委、市城管局、市政务办、市法院、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还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
热点问题1:《实施方案》中提到的“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哪些便利?如何使用?
市政务办副主任余荣红:该平台具有“政策一站汇聚、服务一屏推送、事项一次办理、资金一笔拨付、兑现一网监管”等“五个一”特色。目前,“宁企通”平台已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南京旗舰店正式上线运行。作为全市惠企服务“总入口”,“宁企通”平台将汇聚全市各类惠企政策,提供政策兑现申报一站服务。目前平台已汇聚市区两级各类惠企政策169条,惠企申报事项441个,可实现综合受理、精准推送、市区联动、协同审批。今年全市惠企政策将全部在平台上架运行。
热点问题2:请介绍一下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的优化模式。目前全市有多少项目运用了联合验收改革举措,为企业节约了多长时间?
市建委副主任卞媛媛:2021年全市共有132个工程建设项目选择了联合验收模式,平均每个项目可以节约20天左右的验收时间,竣工验收效率提升近50%。今年我委将进一步优化联合验收,将参与验收的规划、人防等各部门加入施工过程服务监管;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开展单独竣工验收,简化实行联合验收的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同时打通联合验收服务系统和不动产登记系统,实现“验收即发证”,切实提高联合验收的办理效率和通过率,引导更多企业选择联合验收模式,加快建设项目投产使用。
热点问题3:《南京市非现场执法管理办法》将于本月15日起正式施行,请介绍一下主要内容。
市城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张保军:《办法》共二十三条,从电子技术监控设施设备的规划与设置、电子数据的收集与审核、非现场执法证据运用、涉嫌违法行为信息提示、电子文书送达、电子数据的保密管理、政府部门协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办法》在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要求的同时,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注重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轻微违法可不处罚,二是坚持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设置规范,三是及时提醒防范违法行为,四是关注靠前服务提前预防,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热点问题4: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市法院将有什么新举措?
市法院民二庭庭长周晔:今年,市法院将立足审判职能,从民营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围绕“疏通一个堵点、开展两项活动、强化三项特色审判”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将民营企业司法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疏通一个堵点”就是聚焦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的恶意拖欠款项问题,加大力度保障胜诉权益的兑现,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开展两项活动”就是开展“百名企业家进法院”和“百名法官进企业”的“双百活动”,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强化三项特色审判”就是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打造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公司类案件和知产类案件审判特色品牌,突出保障包括企业家人身权、企业自主经营权和知识产权等事关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核心利益的重点权益,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热点问题5:江北新区围绕“先行先试,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有哪些创新举措和具体计划?
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乐:2022年《实施方案》任务清单中,新区共承担38条任务,其中7条是单列任务,主要围绕企业群众关切、发展改革需要的重点方向,涵盖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产业服务以及构建更加开放透明市场环境等领域。下一步,江北新区将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深化服务、人才、资金、数据等要素流动开放,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丁甜甜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