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NEWS.LONGHOO.NET/COMMENT

您的位置:龙虎网 >龙虎漫评 > 音视评

视评:“公祭”祀国殇 “共记”向未来

2022-12-13 09:07

1937-2022,85年过去了,历史的苦难早已远去。

钟山巍巍,大江茫茫。如今的南京,紫金草花绚烂盛开,和平的大钟响彻四方。在高楼大厦间,在霓虹灯彩中,行人摩肩、车辆接踵,整个城市生机而繁华,靓丽而蓬勃。

伤痕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合,可历史不会因时间的消逝而湮灭。南京城墙上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万人坑”累累白骨还在无声控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死难者300000”赫赫刺目……种种痕迹、桩桩事件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历史”。

公祭,是对历史记忆的擦拭。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日,不仅仅是因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刻的那段话——“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也是为了在“共记”中引导人们“铭记历史”。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这已经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2019年至2021年间积累下的中外参观游客的221939条纸质留言进行电子化和数据分析,结果“情理之外”,却也“意料之中”——“和平”一词出现频率远高于“仇恨”。这“满纸家国情,万千和平声”,正是我们“勿忘历史”“铭记历史”的题中之义。

2014-2022,9年过去了,国家公祭日的影响日益深远。

你能看到,在向往和平并通往和平的路上,或出于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或出于捍卫国际公理正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加入到捍卫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的队伍中来。作为国际和平城市的南京,正在更加嘹亮地向全世界发出和平的呼唤,让更多人更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传统,更明白中国在构建世界和平城市目标中付出的努力。

时至今日,回首这段历史,绝不仅仅是一国一族之殇,更是整个人类的悲剧,需要整个人类坦诚正视历史、深刻反思战争。今天的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拥有创造美好世界的能力,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拥有更快更大更恐怖毁灭世界的能力。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所以,以国家公祭活动为契机,“共记”历史,全人类认真思考“战争”与“和平”,思考如何将“乱局”化为“定局”,作出正确的抉择,走向更好的未来。

“昭昭前事,敬诚勇牺牲不屈抗争;惕惕后人,志九州崛起奋发图强。”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最重要的就是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国家强大了,民族强盛了,才能实现美好梦想,才更有底气捍卫和平,更有底气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更有底气开启未来。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龙虎网新闻评论员 张玲)

来源:龙虎网  编辑:杭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