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产“小支点”撬起乡村振兴“大杠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纵览华夏大地辽阔美丽的乡村画卷,明珠散落,颗颗璀璨,“一村一品”遍地开花,一座又一座村庄因地制宜,找准了着力点,拿出了“金刚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振兴路。
看地方“特产”:从新疆吐鲁番葡萄到陕西柞水木耳,从广西柳州螺蛳粉到福建沙县小吃——乡村特色产业的茁壮发展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性推动作用彰显无遗。清香绵软的五常大米、脆爽多汁的烟台苹果、膏肥油满的阳澄湖大闸蟹……越来越多优质的农产品打响了名头,走上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我们惊喜地看到,来自乡村的“特产”正以“品质牌”“文化牌”“特色牌”三张“大牌”顺利突围。这些高品质、有内涵的特色品牌,赋予我国农业丰富多样的产品魅力,形成了乡村特色产品的产品系统,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优秀的发展经验。
“小特产”长成“大品牌”不单单靠钟灵毓秀的“一方水土”,特色产业要在乡村大地上茁壮生长更离不开充足的营养与精心的呵护。政策是发展特色产业的“阳光”与“水分”,近年来,中央财政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方式,将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纳入支持范围,各地也结合实际,多举措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放眼全国,一片大好光景。产业崛起如雨后春笋,政策支持亦如火如荼。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投入1500万元集中建设灯笼红香瓜、黄柿子特色种植园区发展特色农业;四川省筠连县万亩生态现代茶业示范园区获得3.5亿元贷款“及时雨”,园区生产运作更加游刃有余;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用足用好金融帮扶政策,引导各银行机构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为当地渔网产业提供资金保障……一条条政策举措的出台,为产业振兴蓄足了“源头活水”,催生出“不竭动力”。
政策促发展,人才增后劲。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各种业态在美丽乡村落地生根,产业振兴也玩出了新花样。如今,一幅“特色产业+”的崭新蓝图正缓缓展开。“小酌漫品农家乐,绿色疏肴趣更幽”。南接杭州、北连太湖,坐拥莫干山美景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因民宿产业而为人熟知,乡村振兴也以一张张“高颜值”面孔呈现在人们眼前。农耕体验、农场认领、民宿休闲、花卉观光……乡村特色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实现跨界融合,产生“1+1﹥2”效应。通过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研学、电商等模式,跨界串珠成线,创新形成新的业态,提升更多附加值。
产业是乡村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未来,随着更多资源要素向着乡村倾斜,产业发展必将获得更加充沛的生长势能,届时将能真正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从“卖资源”向“卖品牌”转变的乡村振兴新局面。(范粒)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