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深圳经验
● 在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下,2021年,深圳成为全国第3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突破5%,专利授权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39.6%。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南京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城市愿景。深圳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启示南京: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明确界定各产业的发展定位,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保障是优化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龙虎网讯 深圳是国际知名的创新之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深圳从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到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世界工厂”到“高科技之城”,深圳不断以产业“新动能”推动经济“新发展”。深圳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南京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城市愿景。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聚力打造“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梳理深圳打造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做法与经验,对于南京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创新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深圳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作为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深圳通过强化创新引领、谋划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举措,逐步构建起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创新产业体系。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2018年1月14日,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后又加入“人才支撑”。这与国内其他地区主要从“产、学、研”三个维度建设创新体系不同,深圳在推动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官、产、学、研、资、介”六个维度的有机结合。通过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整体效应,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动力源泉。
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早在2013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未来产业”概念,谋划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2022年6月,在深圳出台的《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8大未来产业,彰显了深圳牢固树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地位、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和新赛道的前瞻性谋划。
推动重点产业链“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深圳先后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文件,着力推动深圳重点产业链“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在全链条发展上,通过绘制重点产业链发展路线图,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发展。在“矩阵式”扶持政策上,从企业招引、项目培育、空间落地、人才支撑、惠企政策等多维度构建“矩阵式”产业扶持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常态化服务。在集群式发展上,通过整合产业发展重点依托的空间载体,集中布局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推动建立“头雁引领群雁飞”“大手牵小手”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不断健全创新服务体系。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明确提出建立“科创中国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平台+创投大会+投资联合体”四位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目标,培育创新创造新活力。深圳还出台系列政策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在助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此外,深圳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类、分级培育服务,引导全社会各方面资源精准对接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深圳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圳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近年来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迭代推出了营商环境1.0至4.0系列改革政策,从先行先试到全面落地,改革举措在全市“遍地开花”。最新发布的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在此前3版方案先后推出500多项改革举措的基础上,围绕构建要素高效配置的市场体系、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生态、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等5大方面,提出26个领域共计222项改革任务。
深圳相关实践对南京的启示
在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下,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深圳成为全国第3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突破5%,专利授权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39.6%。深圳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给予南京诸多启示——
启示一: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明确界定各产业的发展定位。现代产业体系是由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支撑。近年来,深圳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现了向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的跃升。从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创新型城市角度出发,打造创新型产业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创新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的引领性作用。一是注重构建产业梯次发展格局。要立足南京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潜力,稳步提升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加快推动先导产业成长,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支柱产业有序更替、先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成长”的良性发展格局。二是注重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要充分整合、释放南京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载体作用,积极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南京落地,为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奠定坚实支撑。三是注重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创新链。立足全面增强产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着力构建完整的创新链供应链,推动产业横向成群、纵向成链。
启示二: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不仅需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投入、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产业配套与支撑体系建设同样至关重要。如同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通过能量转换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同样需要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从产业生态系统角度出发,推动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需要重点构建和完善三大子系统。一是以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为前提的要素生态系统。要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保障各种资源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跨区域、跨行业自由流动和有序退出,实现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以创新共同体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要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形成紧密型创新共同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增强实体经济创新活力和竞争力。三是以消费需求为支撑的应用生态系统。立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
启示三: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保障是优化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在这一方面,深圳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对于南京而言,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营商环境,需要重点加强以下方面建设。一是加强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以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以往各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将基础性、重要性政策措施以法规规章形式固定下来,将各部门相互交叉的政策措施进行修订,将不合时宜的规章政策及时清理,保障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二是加强营商环境市场化建设。要围绕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深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着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三是加强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对接,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等方面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要以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为契机,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外资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外贸外资发展环境。(王树华 张军 作者王树华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张军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