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这个“最强大脑”如何指挥防汛
龙虎网讯(记者 王缘 苗东旭) 汛情严峻,为全力以赴打赢防汛防洪这场硬仗,防汛一线人员和各方专家通力合作,筑起一道道坚固防线。如何集结多个单位部门的力量一起防汛?7月16日,记者来到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给“最强大脑”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当于防汛的“最强大脑”,要对南京的雨情、水情、汛情做到了如指掌,为此他们装上了“千里眼”——防汛指挥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接入南京天气雷达图、实时降雨遥测系统、河湖库实时水位信息、市建委“智慧工地”、市公安局“雪亮工程”等,防汛值班的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实时关注,提前做好各项预案,一旦发现紧急情况便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到人,迅速应对。
除了“千里眼”,他们还配有“顺风耳”。为应对险情,“最强大脑”抽调了水利设计单位、市属河道管理处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到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待命,发现险情后会携手持电台赶赴一线。这些手持电台可进行实时视频传输,将一线险情和现场处置情况及时传送回来。“最强大脑”可根据现场情况,会商研究处置方案,并第一时间运送抢险物料,确保堤防安全、万无一失。
指挥人员、调配物资……“最强大脑”这样统筹协调
除了收集汇总汛情信息,“最强大脑”中的气象、水文专家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工作人员将相应信息汇编上报,为安全度汛做好各项预案,以便可以及时指挥各方人员,调配各类防汛物资。
防汛“最强大脑”具体是如何统筹协调的?记者在值班室看到,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着各种信息,还与110指挥中心进行了联动。如果市民拨打110反映路段淹水情况,110指挥中心会通过122社会联动平台,及时推送到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再跟进情况调派人员和物资。
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处长李宗超告诉记者,为了指挥人员快速到位,气象、水文、交管、建委、交通、供电、警备区、武警、消防等单位根据汛情,直接派驻工作人员在指挥部集中办公,还在高淳、溧水派驻专家组待命。为了第一时间能够将物资运送到险情现场,防汛抢险物资时刻准备着,“现在部分物资已装车装船待命,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发现险情,我们直接可以出发到现场。”李宗超说。
“最强大脑”24小时开机在线
为了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强大脑”的防汛值班室一直有人值守,白天各司其职,晚上轮流值班。
李宗超告诉记者,入汛后他们开始24小时值班,启动应急响应后,他们都加班到晚上9、10点后才走,还有一些人太晚了,就留在单位不回家了。“我们一些同志已经在单位连续工作10多天了,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这都是常态,我们是负责防汛统筹协调工作的,现在是防汛的关键时刻,这些也都是我们的份内事。”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相关推荐